科技砖雕领导品牌

宋代建筑屋顶坡度

宋代建筑屋顶坡度

宋代建筑屋顶坡度

在宋代,关于屋顶坡度和屋面坡面的处理叫举折,举是举屋,折是折屋。《营造法式》上说:“今来举屋制度,以前后撩檐方心相去远近分为四分,自撩檐方背上至脊背上,四分中举起一分。虽殿阁与厅堂及廊屋之类略有增加,大抵皆以四分举一为祖。”实际情况是这样,早期的建筑屋顶坡度较小,以后就逐渐增大。如唐代南禅寺大殿梁架中举高约为前后撩檐中距的1/6,佛光寺东大殿则为1/4,宋、辽、金、元各代建筑多为1/4~1/ 3。实际有些建筑是超过这一规定的,如山东曲阜孔庙人成殿,就高达1/2.5.

屋面的曲线不是随便地决定的,“折屋”之制就是对取得标准屋面曲线方法的规定。《营造法式》提出的是一种做图法,用十分之一比例做出大样图然后定尺寸,称为“ 定侧样”或“点草架”。屋面曲线的坐标是用这样的方法求得的:“折屋之法以举高尺寸,每尺一寸,每架自上递减半为法。如举高二丈,即先从脊背取平,下至撩檐方背,其上第一缝折二尺,又从上第一缝博背取平,下至撩檐方背,于第二缝折一尺。若数多即逐缝取平,皆下至撩檐方背,每缝并减上缝之半。”这是一种类近于几何的作图法,用如此精确的办法规定曲线的坐标,可知如何郑重其事。

 

 

 

 


上一篇:四合院金柱大门
下一篇:支摘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