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语·河南 服务热线
0372-8313400 15237219500
唐语公告:

道观建筑之典型——南岩宫

时间:2018年06月19日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道观建筑之典型——南岩宫

 道观建筑南岩宫

武当山位于湖北省北部,自古即是道教的洞天福地之一,传说是玄武得道飞升之处,元朝受封为福地,明代则封为治世玄岳,比拟为治世仙山,更为永乐帝封为“大岳太和山”,其山势峥嵘险竣,气势磅礴,共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主峰天柱峰海拔高度1,612米,山峰耸立,溪谷幽深,树木繁茂,峰上盛产药材。

武当山道观的兴建始于唐贞观年间,历宋元,至明代达到顛峰。永乐帝因“靖难之役"出兵夺位时得真武庇佑,登基后大力提倡真武信仰,故以净乐太了受点化、修炼、得道飞升而受册封的过为主题,在武当山大兴上本,利用山形和地巧妙兴建了大批宫观庵堂,前后共耗时十三年,成就了武当山建群目前的基本布局。唐术时期武当山的发展以西神道为主,明代则另辟东神道登山,东,西二神道在南岩宫附近会合,持续向上到达大和宫、紫禁城与金殿。金殿金光熠熠,屹立于群峰之巅,据说殿内真武大帝的容貌便是仿永乐帝朱棣而塑成。

在这些错落于峰峦、岩洞和幽谷的道观建筮群中,位于东、西二神道交会处附近的南岩宫,被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誉为“三十六岩之最",可见其形势险竣,景致奇绝,令人叹为观止。

依山营建、布局巧妙

南岩宫,正如其名,建在武当山南方的悬崖峭壁之上,靠近东、西神道交会处。史载其创建于唐,唐、宋两代皆有道士在此修炼;元代大肆兴修宫观,元武宗赐额“大乙真庆万寿宫,,元末毁于火,仅留存石殿、明永乐十年敕建,赐额“大圣南岩宫”,嘉靖三十一年又于扩建清同治年间亦曾大修。民初大火,许多建筑澧到焚毁,目前仅存元代石殿、明代南天门、御碑亭、两仪殿和配殿,近年陆续修缮复原中。

南岩宫整体建筑融人蜊壁及岩洞天然地形之中,以因地制宜之手法,利用山势巧妙布局,浑然天成,行走其中犹如探险,每一转折皆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妙。

迁回的前导

虽然远眺即可看到岩壁边的南岩嘗建筑群,欲身临之,却必须先在山中上下绕行,且因山势阻隔,行进中看不到其他建物的踪影。经石塔,过山门,首先出现永乐年间所建、四方开券门的御碑亭,碑亭右下方平台则有一供道士炼丹制药的水池。继续前行,绕过一个小波,看到焚帛炉后,才抵达前殿一一龙虚殿,结束辽回的绕行面向前殿,右隱是

另一座三层台的御碑亭,限于地形,未与前一座御碑亭对称布设,正符合永乐帛帝所颁布之“审度其地,按其广狭,定其规制”圣旨的精神。

奇蜂拱卫的主轴

殿布局在地形允许时尽可能遵行左右对称布设的原则,各建筑山前到后分布于数唑高低不同的平台上。拾级上龙殿,殿后又一方平台,左边有楼阁配殿,平台当中有一六角形的甘露井,井口尚设石质勾阑台座,颇为少见·楼睇分置于两侧,向上可达大殿[即玄武殿]一一一殿内主祀玄天上帝。

下临深渊的最后高潮

从大殿右后方转至山背,沿悬岸蛹壁前行,经过碑刻,拾级登上两仪殿,殿外蜊壁有一花形石梁向外悬挑,龙首顶香炉,对准远方的人柱峰金顶,下临深渊,考验信徒遥拜真武大帝的诚心,称为鬆龙头香”。穿越藏经楼后,可见元代所建石殿一一“天乙真庆宫",采用歇山顶,室内作抬梁式构造,其门柱、斗拱皆为石造仿木构建筑。

 


上一篇:门枕石
下一篇:故宫的建筑小品——日晷、嘉量、铜龟、铜鹤
分享到:

◎ 最新新闻

◎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