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典型的平面制式
中国古建典型的平面制式
“主座朝南,左右对称”是中国传统的主要建筑平面构图准则,它基本符合中国人的实用需要,因此两三千年间都一直坚持下来。
古代营造房屋的时候,首先就要“取正”,取正者就是测定一条准确的南北方向线作为房屋排列组织的依据参考。《诗经》说“定之方中,作于楚宫。揆之以日,作于楚室。”可见中国人很早就确立了以方向为建筑平面定位的依据,在古代的城乡建设条件下,应该说是一种非常先进的措施。因为在中国所处的地理环境中,朝南是房屋最理想的方向。
关于古建筑是否需要对称,如《冬官考工记》等只述及对称的平面布置方法,并没有作过建筑物平面必须对称的规定。儒家所强调的“礼制”,只是一种布局的程序如何与之相配合,其实也没有建筑物建筑平面布局一定要非对称不可的理论。中国的园林建筑很早就打破了对称的局限,非对称式的平面布局也许比西方产生的更早,对称与非对称的建筑平面及总平面布局本来就是根据需要而决定的。另一方面,中国历史上的确存在过没有对称布局条件下强求建筑群对称的偏向的,这种“形式主义”自然就涉及儒家思想的影响。因为儒家的经典以及各种著作中不断宣扬和强调“法先王”,遵守既定的形制,以对称、整齐、规则的布局较能体现“礼制”的精神。并且一些礼制上的规定和序列也是依照标准的对称格式做出的,例如“北屋为尊,两厢为次,倒座位宾,杂务为附”等平面组织次序和分布,在非四合院对称式的布局中是无从表达出这种尊卑序列。
对称和中轴线实际上是同一设计思想所产生的两种表现,对称的布局自然产生强烈的中轴,但是,假如建筑物的平面组织横向发展,虽然因对称而形成的构图中心,这样主轴就没有因向纵深延而加强。只有中国式的建筑群层层地依照一条中轴无限地延伸,才能形成一条在构图上压倒一切的主轴。中国式的中轴线是有它自己特殊的意义的。虽然,我们可以说它反映着一种思想,事实上也的确是充分表露着古代封建社会的意识。
下一篇:垂花门与北京四合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