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三园
圆明三园
圆明园始建于康熙朝,完成与乾隆时期,由单一座圆明园发展为由圆明、绮春、长春三园组成的圆明园。它位于北京城西北的海淀区,这里原为一片平地,既无山丘,又无水面,但是地下水源很丰富,挖地三尺即可见水,为建造园林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圆明园正是利用这样的条件而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圆明园最大的特点是平地造园,以水为主。园内大小水面占全园面积350公顷的一半,其中最大者为圆明园中心的福海,宽达600米,湖中还建有三座小岛;中型水面有圆明园的后湖等,长宽约二三百米,隔湖可观赏到对岸景色;小型水面和房前屋后的一塘清池更是无数,还有回流不断的小溪河如同园内流动的纽带,将这些大小水面联为一个完整水系,构成为一个十分有特色的水景园林。而所有这些水面统统是由平地挖出来的,用挖出之土就近堆山,所以湖多山也多,大小山丘加起来占了全园面积的三分之一。不过这些土山都不高大,并没有破坏全园的水景特点。
特点之二是园中有园。圆明三园占地面积很大,但它没有北海琼华岛和清漪园万寿山那样的可作为全园风景中心的山峰,只有一组又一组的小型园林布满全园。它们或以建筑为中心,配以山水植物;或在山水之中,点缀亭台楼阁;利用山丘或墙垣形成一个又一个既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小园,组成无数各具特点的景观。这里有宫门内供皇帝上朝听政用的正大光明殿建筑群;有福海与海中三岛组成的,象征着仙山琼阁的“蓬岛瑶台六有供奉祖先的安佑宫和敬佛的小城舍卫城,有建造在水中的,平面成字形的建筑“万方安和”。乾隆皇帝几下江南,随行带着画师,把苏州、杭州一带的名园胜景摹画下来带回北京,于是在圆明三园里相继出现了苏州水街式的买卖街、杭州西湖的柳浪闻莺、平湖秋月和三潭映月等著名景观,不过这些江南胜景在这里都成了小型的,近似模型式的景点。
圆明园的特点之三是园中建筑不但类型多而且形式多样,极富变化。建筑平面除惯用的长方形、正方形外,还有工字、田字、中字、+字、曲尺、扇面等多种形式;屋顶也随不同的平面而采用庑殿、歇山、悬山、硬山、卷棚等单一或者复合的形式;光园内的亭子就有四角、六角、八角、圆形、十字形,还有特殊的流水亭,廊子也分直廊、曲廊、爬山廊和高低跌落廊等。乾隆时期还在长春园的北部集中建造了一批西洋形式的石头建筑,由当时在清朝廷做事的意大利教士、画家郎世宁设计,采用的是充满繁琐石雕装饰的欧洲“巴洛克"风格的形式,建筑四周也布置着欧洲园林式的整齐花木和喷水泉,这是西方建筑形式第一次集中地出现在中国,朝廷为了这批宫殿所需要的大量玻璃窗与玻璃吊灯,还专门在园内设立了烧制玻璃的作坊。
圆明园就是这样一座由大小水面、不同高低的山丘和形式多样的建筑组成的大型皇家园林。它前后建设了近年,历经三个朝代,在雍正时形成圆明园24景,乾隆时又增加20景,加上长春园的30景,万春园的30景,共有100多处不同的景点,所以西方有人把这座园林称为“万园之园”。
下一篇:唐代住宅结构和构造